“朱公子名动京城,我听闻并不奇怪。”李院长说。
“院长和京城国子监李守中大人可有关系?”刚才四姑娘已悄悄告诉他,李院长的名讳叫李守边。
“那是家兄,侄女就在贾府,那是个可怜人,希望朱公子有机会多点提携那对母子。”原来是李纨的叔叔。
“李院长多虑了,荣国府赫赫有名,娘家书香门第,还有院长你,怎么也轮不到我吧?”朱然不解,答道。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能者多劳,你能力强。。。。。。”老头一脸憔悴,不知是为哪一摊事。
这老头给我戴高帽,别不是有所求吧?口里忙打断说:“我一个大男人,她一个寡居人,不要说照顾,见面也不方便吧?再说,贾兰是贾家嫡长孙,应该有最大继承权。”
老头端起为人师的态度,说:“按现行律例,贾珠走了,荣国府的下一代家产继承权落在贾宝玉身上,第二继承人是庶子贾环,如果他们有后代,贾兰还是没戏。而爵位的第一继承权是贾赦的儿子贾琏,所以贾兰要自食其力,家产与爵位与他毫无关系。”
四姑娘也点头称是。
朱然想起上次宝玉和王熙凤遭魔魇,细思极恐。原来有家产之争的影子。
朱然无法反驳,李院长却换个话题:“现在书院朝廷撒手不管,书院光靠学费,和少量捐助,难以为继,朱公子可有方略教我?”原来是缺钱。
“书院学子学成后,除了科举上榜了了数人,其余的如何谋生?”朱然问。
“继续参加科举,差点的可以做私塾先生。”院长说是书院常规操作。
“根源还是就业难问题,就是读完书出去后难以谋生。第一,本身能够中举人进士的就是少数人,这部分人本身天资过人的又占大多数,他们甚至可以自学成才,所以他们都不需要上书院读书。其二,余下的大部分是平庸子弟,结果就是大部分学子落榜。殷实家庭子弟可以在落榜后回家啃老,就是吃父母靠父母的意思。资质一般又没有富贵之家可以啃老的占大多数,这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读书出来难以谋生,书院的口啤因此变差,口啤变差会引起更少人来读书,少人读书书院就难以维持。是这个理吧?”朱然说。
“那应该如何应对,知道了病症,如何下药?开什么药方呢?”李院长问。他也默认朱然的看法。
“李院长,刚才讲的是表面的缘由,追溯源头为什么学子难以就业谋生,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你们教学的内容只针对官方的考试,却丁点没有顾及在外谋生知识,不只是文字表达如写文章才是知识,还有很多,甚至于可以理解,很多谋生技能都能成为一个学科。而在书院学了写八股文,对在外谋生却一点帮助都没有。说直白点,就是你们的课堂不接地气。”
李守边说:“姑且不论你新的学科是什么?成效如何?但是开设新的课程科目也需要请人增加设备,也是一笔不菲的开支啊!”
四姑娘这时插话:“朱东家,李院长是想向你募捐,无论如何经营,书院都需要钱?想看你的态度。”
朱然问:“是这样的么?李院长。”
李守边讪讪地点头,说:“君子不言利,但我不想书院败在我的手中……”
朱然不想他难为情,摆手打断他的话,说:“言利与君子小人没有关系,有担当才是君子,这些大道理你比我清楚,我就不班门弄斧了。我可以捐钱给书院,但我捐钱是有条件的。你可以恶意理解这是商人重利,我却大言不惭地认为是远则为国为民谋福祉,近则为书院与船坞谋生存。”
“要什么条件?”院长问道。
“这又得从刚才书院的教学课程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