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宣公十五年
公元前594年,鲁宣公十五年。
十五年春,公孙归父会楚子于宋。
根据仲孙蔑的建议,十五年春,公孙归父前往宋国拜见了楚庄王。自打楚庄王崛起,晋楚争霸的主动权就基本掌握在楚国手里了。鲁宣公正是看到这一点,才主动向楚庄王献媚。
宋人使乐婴齐告急于晋,晋侯欲救之。伯宗曰:“不可。古人有言曰:‘虽鞭之长,不及马腹。’天方授楚,未可与争。虽晋之强,能违天乎?谚曰:‘高下在心。’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君其待之。”乃止。
宋国派大夫乐婴齐向晋国告急。晋国有一百个理由要救宋国,因为当下没有比宋国更可靠的盟国了。晋景公决定发兵,但是被大夫伯宗劝住。
伯宗说:“古人有言,‘马鞭虽长,抽不到马腹’。老天正眷顾楚国,不可与之争锋。晋国虽然强盛,能够违背天命吗?又有谚语说,‘或高或低,由心裁定’。大江大河,藏污纳垢;山林沼泽,毒物丛生;白璧美玉,难免有瑕;贵为国君,照样受辱。这都是天之常道。您还是耐心等待机会吧!”
“鞭长莫及”作为一个成语,即源自伯宗的这段话。
另外,关于伯宗这个人,有必要多说几句。他是晋国大夫孙伯起的儿子,其后人即以“伯”为氏。春秋末期,伯宗的曾孙伯嚭在吴国做到太宰,因为谄媚吴王夫差、陷害忠臣伍子胥而留下千古骂名。
使解扬如宋,使无降楚,曰:“晋师悉起,将至矣。”郑人囚而献诸楚。楚子厚赂之,使反其言,不许。三而许之。登诸楼车,使呼宋人而告之。遂致其君命。楚子将杀之,使与之言曰:“尔既许不,而反之,何故?非我无信,女则弃之。速即尔刑。”对曰:“臣闻之,君能制命为义,臣能承命为信,信载义而行之为利。谋不失利,以卫社稷,民之主也。义无二信,信无二命。君之赂臣,不知命也。受命以出,有死无,又可赂乎?臣之许君,以成命也。死而成命,臣之禄也。寡君有信臣,下臣获考死,又何求?”楚子舍之以归。
晋国无心(实际上也是无力)救援宋国,但是又派大夫解扬前往宋国,要宋国人别投降楚国,并打气说:“晋国大军已经全部出发,不日将至。”这真是厚颜无耻。
解扬经过郑国,被郑国人抓住,献给了楚庄王。楚庄王以重金收买解扬,要他将话反过来说,告诉宋国人别抵抗了,投降楚国吧,晋国根本没有发兵(其实这才是实话)。解扬不干。楚庄王再三要求,解扬终于答应。于是,楚国人将解扬带到睢阳城下,让他登上楼车,向宋国人喊话。没想到,解扬大大的狡猾,趁机完成了晋景公交给他的使命,要宋国人坚守城池,等待并不存在的晋国大军前来救援。
楚庄王气不打一处来,准备处死解扬,派人责问他:“你既然已经答应不,却又反其道而行之,这是为什么?不是不不讲信用,而是你丢弃了信用,赶紧去受刑吧!”
解扬回答:“下臣听说,国君能够发布命令,这就是义;臣下能够接受命令,这就是信;以信用贯彻道义而后实施,这就是利;谋划大事,不失其利,保国安民,就是百姓的主人。所以国君不对两位臣下发布同一个命令,臣下也不会接受两位国君的命令。您现在收买下臣,就是不懂得这个道理啊!下臣接受了寡君的命令而出国,已经抱定宁可一死也不废弃命令的决心,难道是可以收买的吗?下臣之所以答应您,那是为了借机完成寡君的使命。死而能够完成任务,这是下臣的福气。寡君有守信之臣,下臣又死得其所,夫复何求?”
楚庄王最讲道理,听了解扬这番话,下令将其释放回晋国了。
夏五月,楚师将去宋,申犀稽首于王之马前曰:“毋畏知死而不敢废王命,王弃言焉。”王不能答。申叔时仆,曰:“筑室,反耕者,宋必听命。”从之。宋人惧,使华元夜入楚师,登子反之床,起之,曰:“寡君使元以病告,曰:‘敝邑易子而食,析骸以爨。虽然,城下之盟,有以国毙,不能从也。去我三十里,唯命是听。’”子反惧,与之盟,而告王。退三十里。宋及楚平,华元为质。盟曰:“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宋国人收到晋景公开出的空头支票,竟然支撑到了五月。时间一长,楚国人受不了了。这几年来,楚国连年征战,百姓已经相当疲惫。这次围攻宋国,又是长达八九个月的远征,楚国的国力已经透支。楚庄王决定不再纠缠,撤军回国。可是这时候,文之无畏的儿子申犀拦在了他的马前。
“无畏知道必死而不敢废弃大王的命令,可是大王却自食其言了。”申犀这样指责楚庄王。
楚庄王无言以对。
申叔时为楚庄王驾车,说:“建起房子,让种田的人回来,宋国人必定会乖乖听命。”
“筑室反耕”,就是表示要长期驻扎下去,这是一种心理战术,目的是断绝敌人的希望,瓦解敌人的斗志。这一招果然有效,宋国人害怕了,他们决定投降。但是,投降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他们派华元乘夜出城,潜入楚军大营,摸进司马公子侧的营帐,爬上公子侧睡的床,将他叫醒来谈判……且慢,这件事情无论如何有点说不过去。如前所述,楚庄王治军极严,楚军大营必定是戒备森严,华元怎么能够神不知鬼不觉地爬到公子侧的床上呢?
后人对华元此举有颇多推测,在此不一一列举。我的理解是,华元确实有些“过人”的本领。鲁宣公二年的大棘之战,华元被郑军俘虏,宋国为了赎回他,答应给郑国兵车百乘,结果付到一半,华元自己逃回来了,为国家节省了五十乘兵车。可见华元对于进出敌营,是相当有办法的。郑国人囚不住他,楚国人挡不住他,简直就是那个年代的越狱之王。
回到正题。公子侧半夜被人叫醒,发现自己床上多了一个陌生男人,这一惊恐怕非同小可。等他搞清楚这个男人是宋国的六卿之首、右师华元的时候,就更加惊讶了。华元告诉公子侧:“寡君命我告诉您城里的困境,说‘敝国已经到了易子而食、拆骨为炊的地步了。尽管如此,宁可国家灭亡,也是不能接受城下之盟的。请贵军后退三十里,我们唯命是从’。”
说穿了,投降是没问题的,但是不能让人把刀架在脖子上投降,好歹给点面子啦。
公子侧害怕了。现在不是楚国人把刀架在宋国人脖子上,而是华元把刀架在公子侧的脖子上,华元有话语权。于是两个人就在公子侧的营帐中盟誓,然后公子侧向楚庄王报告了情况。楚庄王下令退兵三十里,再和宋国媾和,宋国以华元作为人质。双方发誓说:“我无尔诈,尔无我虞。”意思是我不诈你,你不骗我。“尔虞我诈”作为一个成语,即出于此。
潞子婴儿之夫人,晋景公之姊也。酆舒为政而杀之,又伤潞子之目。晋侯将伐之。诸大夫皆曰:“不可。酆舒有三俊才,不如待后之人。”伯宗曰:“必伐之。狄有五罪,俊才虽多,何补焉?不祀,一也。耆酒,二也。弃仲章而夺黎氏地,三也。虐我伯姬,四也。伤其君目,五也。怙其俊才,而不以茂德,兹益罪也。后之人或者将敬奉德义以事神人,而申固其命,若之何待之?不讨有罪,曰‘将待后’,后有辞而讨焉,毋乃不可乎?夫恃才与众,亡之道也。商纣由之,故灭。天反时为灾,地反物为妖,民反德为乱,乱则妖灾生。故文,反正为乏。尽在狄矣。”晋侯从之。六月癸卯,晋荀林父败赤狄于曲梁,辛亥,灭潞。酆舒奔卫,卫人归诸晋,晋人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