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振华研究所想要造出来,那还不是很简单嘛?
更别说,振华研究所本身就有光学仪器实验室,技术和研究员都不缺,缺的仅仅只是原材料罢了。
因此这高级单反照相机,几乎是整个实验室人手一台,相当于给他们奖励了。
胶卷的话,也是不缺的。
好几家兄弟单位总有一些‘计划’之外的生产任务。
这些计划外的胶卷,拿来讨好振华研究所,再合适不过了。
一家人在银装素裹的故宫里逛了一个上午的时间,直到中午饭的时候,这才回了翠花胡同。
住得近就是这点好处,逛故宫都是走路过去的,不需要坐车。
等回到家的时候,全同济这位财务人员,闻讯从隔壁走了出来。
“陈主任,刚才领导来找您了,他通知我,等您回来了,就去他办公室找他。”
“很急吗?”
陈国华闻言,顿时皱眉地问道。
这才放了半天假,又要干活了?
于沫离却推了他一下,“国华哥,你有事就去忙吧”
云婉裳她们也都附和于沫离的话,毕竟家里人多,也不需要陈国华操心。
后者无奈地说道,“我都到家门口了,还不能吃口饭再走啊?”
此时的全同济十分尴尬,早知道刚才就不应该出来了。
应该晚一点时间,等陈国华吃完午饭再说了。
现在没辙,急不急的,那是领导的事儿,可不是他全同济能够决定的。
见全同济没吱声,陈国华只好叹了一口气,对闫守春道:
“老闫,去开车吧,爹娘,茉莉,你们先回去吧,我去去就回。”
在邱宗岳的办公室里面,陈国华走了进来,就看到了几位眼熟的大佬。
除了之前见过面的邓稼先和秦元勋之外,还有郭永怀、钱三强、彭桓武和程开甲等几人。
好家伙,他们可都是级大佬啊。
全都聚一起了,这是有什么大事儿吗?
“国华,正好你来了,快过来坐,我给你介绍一下。”
邱宗岳看到陈国华进来之后,顿时大喜着站了起来。
等前者介绍完之后,陈国华这才知道他们聚在一起到底是干嘛。
一者是陈国华之前提供的晶体管计算机、集成式级计算机等,给他们整个蘑菇蛋科研团队,带来了极大的帮助。
比如原时空是在今年九月份才建立的六氟化铀简法生产工艺,这个时空却是在五月份就已经实现了。
还有就是原定大概是在下个月才会研制出来的全套链式反应动力学测量仪器,这玩意儿也是在八月底的时候就实现了。
这些技术突破,都是由于陈国华所带来的改变。
原因也十分简单,去年七月份,内地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在北汽制造厂十二号仓库研制出来之后,就快地进入了物理研究所二部等单位。
基于每秒三十五万次的运算度,绝对算得上当时最牛逼的计算机了。
也因此,二部、原子所等很多单位,都可以抽调出更多的科研工作人员,去协助其他可科研项目,攻关其他科研难题。
这就是晶体管计算机出来之后,给到内地的改变了。
全段时间,物理研究所二部安排上了级计算机之后,更是让邓稼先等人欣喜不已。
对于理论物理研究专家们来说,级计算机的出现,解决了他们很多计算层面的难题。
而陈国华不知道的事儿,就在过去这段时间,他在振华研究所里一边进行软件编程,一边完成技术资料优化的时候,邓稼先他们已经使用了级计算机,过了一百个小时。
京城电业局的常致平,头都掉了不少。
只因为二部消耗的电量,几乎是半个京城一个月内的总电量了。
可谓是恐怖如斯的消耗度!
二者,陈国华之前跟秦元勋和邓稼先提及过的数学建模这件事,大家都很想见识一下。
毕竟集成式计算机也出来有一段时间了,什么时候能够见着数学模型,他们都十分期待。
三者,陈国华本身的数学能力,也是十分强悍的。
因此,他们希望陈国华可以参与到他们的部分研究当中。
比如电子直线加器的研制工作。
众所周知,之前的原子所二部,也就是赵忠尧所在的研究所。
他们在五十年代中期的时候,就从北方的莫斯科那边,订购了一座原子反应堆、两台回旋加器和若干测试仪器。
而回旋加器这玩意儿的作用,在进行质子弹性散射、氘核削裂反应等方面的研究实验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