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金州之变造反的藩王,以及他们麾下的将领,在这一战中皆被生擒或斩杀,无一漏网。
收服的叛军,重新编入大盛的军队之中。
一生都怀着帝王之梦,登基仅半个月余的五皇子,城破之时在金州自刎身亡。
捷报传至京中,百姓人人欢呼雀跃,街头巷尾议论纷纷。
昔日朝中老臣罕见沉默了,景昭帝在位之时头疼了几十年的各地藩王的问题,新帝不过登陆几个月余,便以雷霆万钧之势一一化解。
这一场突如其来的叛乱,非但没有动摇半点盛文帝的根基,反而让他的威望更上一层楼。
金州之乱平定后,大盛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年后,不止是大盛帝位有了变动,南越和西凉同样换了新君。
八月初,南越和西凉的新君,带着厚重的国礼以及百年之内,和平共处的盟约书,来到了大盛。
南越和西凉许诺年年向大盛进贡珍稀物产,寻求与大盛和平共处与商贸往来,以示两国修好之诚意。
同时两国新君向天下宣告,尊秦箬为该国公主,赐封地享殊荣。
消息一出,京城内外再次沸腾。秦箬之名响彻天下,无人不识。
被大盛,南越与西凉三国共尊公主,这份荣耀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南越的新皇临走前,花重金赎回了被扣留在大盛八月之久,四肢残废的前太子。
还向大盛购买了大批的白糖和精盐,两国新君的到访,无疑为大盛的和平盛世开启了新的篇章。
大盛众臣吐气扬眉,盛安公主的秦家商号,研制出了白糖和肥皂等产品,更是在获得盛文帝许可的情况下研制出了精盐,震惊诸国。
同时,今年大盛目前又多了玉米,花生等新粮作物,百姓作物种植的开始了多样化,全国各个州县大面积种植地瓜和土豆作物。
司农寺在潘大人带领下和农官培育出来的高产水稻,小麦品种,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产量增了一倍。
潘大人醉心于农事,一天十二个时辰,几乎都泡在司农寺中。
工部也没有闲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成功研究出了两种新式的武器。
秦箬的寻渔记上个月,在京城开了两间分店,生意异常火爆日进斗金。
秦箬一行从京城离开后,秦子宴回到甘州进了府学继续读书,在秦箬的牵线下成功拜明镜先生为师。
沈子牧坚持回明月书院,继续就读。
至于秦老太不习惯里城中生活,选择留在长合村。
她时常在长合村和太和县之间来回奔走,有时又转辗到甘州,去探望大孙子秦子宴,生活过得无比充实。
而这一年,秦箬并没有在甘州逗留太久。
回了一趟在太和县后,一直奔走于大盛各地,甚至到大盛毗邻的小国走了一圈。经常神龙不见尾,想要寻到她的行踪,比登天还难。
秦家商号的生意,如同雨后春笋般一下子冒了出来,涉及的行业遍布各个领域。
短短一年,她就将秦家商号打响至整个大盛,影响力甚至延伸至大盛之外的诸多国家,成为大盛与诸国商贸交流的桥梁。
十月初,全身瘫痪的沈老夫人在悔恨与不甘中,永远闭上了双眼。
十一月底,接到返京就职调令的姜县令,携带妻儿一家大小,满怀激动与不舍离开了太和县这片熟悉的土地,踏上了返京城的路途。